2025年8月28日下午2点30分,大数据学院“八说”系列活动之“院长说院情”专题会议在勤者楼307如期举行。此次会议由大数据学院院长潘显兵主持并主讲,学院全体教师参会。会议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学院发展现状、管理体系、工作亮点及未来规划,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后半学期乃至更长时期的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工作明确方向,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学院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核心,以精细为准则
潘显兵院长重点强调学院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围绕六大关键原则构建完整理念体系。其一,责任到人、全程留痕,要求每一项工作从部署到落地均明确责任人,关键环节形成书面或电子记录,确保过程可追溯、问题可溯源;其二,精细化目标管理,将学院年度总目标拆解为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细分领域的具体指标,再落实到各教研室、职能岗位,避免“大而化之”的执行偏差;其三,清单化整改,针对教学检查、学生反馈、科研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台账,确保整改闭环;其四,“四位一体”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深度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素质提升”四位一体教育理念与大数据专业特色,让思政教育、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其五,全员参与并全程指导,打破“管理仅靠行政人员”的局限,鼓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书院导师共同参与学生成长指导,覆盖入学适应、课程学习、实习就业全阶段;其六,层级向上负责制,明确各岗位向直属上级负责,上级对下级工作负指导监督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同时依托“四位一体双院制”,加强学院与书院的协同联动,确保管理理念在双院协作中落地见效。
二、学院管理体系与制度:架构清晰,制度护航
围绕管理理念,潘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依托“四位一体双院制”搭建的管理体系与配套制度。在组织架构上,学院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体系:横向以“教学科研办+学生工作办+行政办”为核心,联动书院导师组、专业教研室,形成“学院-书院-教研室”三方协同机制;纵向实行“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普通教师”四级管理,明确各层级职责,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具体部门承接、有专人推进。在制度建设上,学院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设置日常管理制度,保障教学与学生管理衔接顺畅;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将“责任到人、全程留痕”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引入多元反馈机制。
三、教学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双院融合,实践导向
潘院长指出,学院教学工作以“提升专业竞争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四位一体双院制”打造特色体系。一是课程体系“双院共建”:联合书院设计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侧重知识与技能传授,书院特色课融入价值塑造与素质提升,同时搭建线上课程资源库,满足学生课后复习需求。二是教学方法“实践赋能”:推行“项目式教学+校企协同”模式,引入企业资源开发实践课程,依托书院空间开展专业技能工坊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三是教学质量“双院共管”:建立“学院督学+书院督导”双重监督机制,定期交换意见优化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学习痛点调整教学安排,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四、科研工作的特色与亮点:聚焦前沿,服务教学
在科研工作方面,潘院长强调“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以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一是科研方向“精准聚焦”:围绕大数据领域前沿,组建特色科研团队,依托“四位一体双院制”开展跨领域研究,为教学与学生管理提供支撑。二是科研成果“教学转化”:鼓励教师将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案例,开设科研创新选修课,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实现科研与教学双向促进。三是科研合作“跨院联动”:与其他学院开展跨学科科研合作,拓展科研视野,丰富科研成果类型。
五、学生管理的特色与亮点:双院协同,全周期护航
结合“四位一体双院制”,潘院长介绍了学院学生管理的核心模式。一是管理模式“双院衔接”:建立“学院辅导员+书院导师”结对机制,分工协作负责学生日常事务与成长指导,优化请假等管理流程,规范学生行为。二是成长支持“全周期覆盖”: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需求,构建“阶梯式指导体系”,从新生适应到毕业就业,提供全程帮扶。三是活动育人“双向融合”:依托双院平台开展专业与素质类特色活动,兼顾学生专业成长与综合素养提升,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六、管理成效与未来展望:成果显著,未来可期
在管理成效方面,潘院长总结,依托“四位一体双院制”与“精细化管理”理念,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均取得进步,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学生发展指标均有提升。
展望未来,潘院长提出三大方向:一是深化双院协同,新增协同创新项目,推动资源共享;二是强化教科研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三是优化学生服务,依托数据技术搭建学生成长支持系统,完善管理机制,确保问题高效解决。
此次“院长说院情”会议,让全体教师清晰把握学院发展方向。参会教师表示将立足岗位,共同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图文:钟翔
大数据学院新闻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