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大数据系统》、《数据挖掘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大数据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分别于2025年9月9日在行者楼302教室针对独潇老师主讲的《大数据系统》以及2025年9月11日在勤者楼406教室针对周能炀老师主讲的《数据挖掘技术》课程开展了磨课活动。
本次磨课活动分别以“Hadoop的部署”、“数据对象关系的计算方法”为主题,大数据教研室骨干教师对两位任课老师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进行了全面梳理与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独潇老师借助企业真实案例,阐明了Hadoop集群规划与部署在大数据项目中的关键价值。通过对Hadoop集群四种部署模式的详细解析,学生们认识到了不同部署模式之间的差异。独老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了Hadoop集群每种部署模式的特性及其适用场景,并利用大数据教学平台展示了Hadoop部署流程中的核心操作。
周能炀老师则是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讲述针对不同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计算方法。通过对不同数据类型的分类,针对性地讲解每种类型的关系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数据类型,应如何选择对象之间的关系计算方法,并以简单易懂的例子加强学生的理解。


课后研讨时,老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独老师讲授的《大数据系统》课程,刘成成老师提议进一步讲解使用SSH协议进行远程和免密登录的原因,使学生掌握SSH协议的特性;朱德君老师提出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书写Hadoop部署过程中的重要操作命令,并督促学生在课本上标记出重点内容;许濛萌老师认为板书应具备逻辑性,用红色粉笔凸显重点知识,便于学生迅速把握核心内容;胡宗容老师提出,在讲授Hadoop部署流程时,可结合更多错误案例进行分析,令学生知晓实际操作中可能遭遇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针对周老师讲授的《数据挖掘技术》课程,朱德君老师提出针对比较复杂的公式,可以拆解进行分析,讲解其中每部分的含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许濛萌老师建议再给出具体例子后,再给出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动笔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罗成老师建议在讲解对象间的相似性及相关性计算时,多列举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便于学生在后续具体应用时,知道如何选择这些计算方法;邓亿老师建议板书时可以把已经讲过的内容擦掉,这样能方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重点;胡宗容老师提出在讲解散点图时,可以将相关的代码也一并讲解,这样能使后续做实验时学生更容易掌握。独老师和周老师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的建议,并表示会在后续的教学中积极改进。


此次磨课活动为《大数据系统》、《数据挖掘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大数据教研室的教师们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未来,大数据教研室将持续推进常态化磨课,进一步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大数据人才培养质量。
文字:独潇、周能炀
图片:胡宗容
(大数据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