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4点,由大数据学院虚拟现实技术教研室主办的“达瓦科技虚拟拍摄的技术突破与永川科技片场推介”讲座在綦河书院-银河影音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精准对接虚拟技术产业发展前沿,为学科建设注入工业化实践内涵,为教研室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更帮助学生明晰技术应用场景与职业发展路径,实现教育教学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衔接。

本次讲座由达瓦伯乐影像科技副总经理栾林主讲。栾林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拥有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曾任福建省及厦门市动漫游戏协会副会长,在影视制作与教育科研领域兼具深厚积淀与丰富经验。他曾担任央视动画电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4》执行制片人,策划《波鲁鲁冰雪大冒险》《小牛向前冲》等知名作品,并深度参与《构建计算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省级教研课题。演讲中,栾林以影视工业化转型为切入点,系统解析虚拟制片从技术理念到产业落地的全链路逻辑,结合《长津湖水门桥》等案例,生动阐释预演技术对制作成本的优化价值,引发在场师生强烈共鸣。

栾林在演讲中重点推介了达瓦伯乐影像科技的核心实力。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达瓦伯乐拥有重庆规模最大的虚拟现实科技影视基地,其LED影棚集群一期面积达400㎡、二期扩展至800㎡,配备点间距1.95、亮度2700NIT的顶尖设备,属国内单体规模领先的虚拟拍摄基础设施。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构建了达瓦数字内容全栈式AI平台,依托6年积累的30亿+影视垂直领域训练参数与超300种标注要素,打造兼顾艺术创作与工业化逻辑的影视垂直大模型,可实现剧本解析、成本核算、资产生成等全流程智能化。目前已形成涵盖虚拟引擎、数字资产、制片管理、特效制作的完整体系,通过可视化数字内容制作通用技术平台Pipeline,累计支撑行业伙伴二次开发超200次,致力于以标准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重塑国内虚拟制片生态。

针对虚拟拍摄的技术突破,栾林详解了五大核心技术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高保真场景资产,依托国家电影数字资产平台西部节点,达瓦已建成超1000万件数字资产的储备库,涵盖20000+建筑物、6000+植物等全品类资源;影视级预演技术通过动态预演与预演剪辑实现“后期前置”,结合AI成本核算工具精准管控制片成本;动作捕捉采用全球领先的青色木偶无标记系统,可追踪人体208个关键点,实时生成面部、手指、肢体全模块动作数据;数字人技术依托AI驱动实现实时交互,广泛应用于虚拟偶像、影视角色等场景;LED拍摄系统搭配光场矩阵与虚拟灯光矩阵,打造沉浸式拍摄环境,解决传统绿幕后期合成的效率痛点。

在答疑互动环节,栾林针对学生关切的技术与职业问题逐一解答。谈及动作捕捉技术难点时,他指出手指精细追踪、标记点遮挡、面部微表情捕捉是行业共性挑战,达瓦通过手套式传感设备与AI补全算法实现精准优化。关于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他结合企业生态布局,介绍了数字资产制作、虚拟预演、特效技术、制片管理等核心岗位。对于进入影视行业的技能要求,他强调需掌握UE引擎操作、Maya三维建模软件、动作捕捉数据处理等硬技能,同时积累剧本解读与艺术审美等软实力,建议学生通过项目实践熟悉工业化流程。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大数据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学科建设提供了产业视角的优化思路,推动教研室形成“技术-教学-就业”联动培养模式。通过搭建校企沟通桥梁,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标杆企业,更为后续实习实训、人才输送、联合研发奠定基础。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助力区域影视工业化发展与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同频共振。
图文:史霖岳
大数据学院虚拟现实技术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