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科研能力,推动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4月16日14:30,大数据学院在衡山书院九思会议室开展了教师成长系列之教学科研专题专家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特邀公共大数据安全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信息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集团工科学科带头人李方伟教授,为学院教师带来专业的教学科研指导。座谈会由大数据学院副院长吕云山主持,学院各教研室主任及专业教师积极参与。

会议伊始,吕副院长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李方伟教授,并对其莅临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大数据学院院长潘显兵就学院教学现状进行阐述,强调了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表明期望李方伟教授为学院教师提供宝贵建议。
李方伟教授在发言中深入剖析了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他指出培养方案的设计优化需精准调整比例,将教学比作比武,强调教师与学生均需持续磨砺。他着重提到专业负责人在培养方案制定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如完满教育、通识教育的融入等,提出要以明确目标和定位为核心,精准确定每门课程的属性,确保课程体系科学合理。针对培养方案的修订,李教授列举了丰富的以往案例,给出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性意见,详细阐释了新工科背景下培养方案的标准,强调教学要紧密围绕本专业特色展开。他特别强调,教师应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悉心培养,遵循合理、逻辑、正确的原则。
谈及科研工作,李教授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全面发展,多出成果。他指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都应同步提升,而在当下,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增强师生的获得感更为关键。
李教授专题讲座结束后,吕副院长主持了富有建设性的总结交流会。他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成果,同时着眼长远发展提出三点期待:一是鼓励教师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通过走访企业和兄弟院校开拓视野;二是倡导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跨学科知识积累;三是强调教学科研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建议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思考转化为科研课题。
针对当前发展阶段存在的客观条件限制,吕副院长以开放务实的态度向李教授征询建议。李教授结合多年科研管理经验,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发展思路:首先建议教师树立"借船出海"的协同创新理念,通过校际合作、校企联合等方式突破资源瓶颈;其次强调科研能力提升的紧迫性,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为教育科研提供了丰富的开源工具和数据资源;最后以"学生获得感"的认知突破为例,勉励教师建立持续学习机制,善用数字技术拓展学术视野。
在后续的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大数据教研室主任李静毅老师提出,教研室部分教师有投身科研的意愿,想了解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学院能提供何种设备支持。李方伟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蔡宇老师感慨李教授的发言为大家开拓了新视野、新思路,同时提及此前因疏忽导致重点科研项目漏报,询问补救措施。李教授强调,做事务必认真严谨,出现问题应深刻反思自身原因。基础教研室陈艳老师则就年轻教师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在科研中遇到难题如何解决等问题向李教授请教。李教授回应称,动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需从多维度主动探索,积极克服困难。

最后,潘院长对本次座谈会进行总结,希望下次交流能聚焦于如何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以及科研申报书的撰写技巧。他再次对李方伟教授的经验分享表示诚挚感谢,并期望通过此次座谈会,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能够取得显著提升。此次座谈会为大数据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助力学院在相关领域迈向新的高度。
图文:陈伊梅
大数据学院新闻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