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2点,大数据学院成功举办“大模型技术重构教育价值:AI素养与教科研一体化实践”专题学术讲座。活动由学院大数据教研室主任李静毅主持,特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原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向世明教授主讲,学院骨干教师全程参与。本次讲座旨在推动教育体系主动拥抱AI技术变革,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教育”新范式。

在这场讲座中,向教授首先从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进展引入,系统阐述了大模型的概念,发展历程及技术演进,揭示其背后的核心技术与创新逻辑,同时解析了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他结合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典型应用案例探讨了其对教育智能化的潜在影响。通过DeepSeek生成教案的案例展示, 向教授提出从教学辅助到教育评价,大模型正在重塑教育的各个环节。

在探讨DeepSeek创新点的基础上,向世明教授进一步剖析了大模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对教育生态的变革性潜力—从知识容器到认知生态的重构。向教授提出,要“紧密结合技术发展趋势,逐步重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以培养适应新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互动环节,教师们围绕大模型隐私泄露、神经网络可解释性等等话题与向教授深入交流。向教授指出,可解释性一直是深度学习研究的关键瓶颈问题,当前学术界正集中优势力量,致力于在这一前沿方向实现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向教授也就教师关切的学生使用大模型完成作业的问题提出建议。他强调,在大模型不断演进的时代下,在学生的培养方面更要注重建立知识体系,不能弱化专业课教育。

此次讲座现场反响热烈,为教师应对AI时代挑战提供了重要参考,进一步促进了大模型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讲座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对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图:敖漪
文:毛芳
大数据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