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移通学院大数据学院于3月30日上午在三亚天涯蓝海度假酒店举办了"数据搭台•智能唱戏:教学科研双向赋能"专题培训,旨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推动专业化发展。院长潘显兵主持开训仪式,详细介绍了培训日程与内容。本次培训聚焦大数据领域前沿发展,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助力教师掌握专业教育知识,激发创新潜能,促进教学模式革新与教学质量提升,为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基础。海南热带学院副校长王文俊教授应邀开展题为《融合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能时代计算机课程创新建设》的专题培训讲座。本次讲座围绕智能计算的技术发展、教育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为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前瞻性思考与实践指导。

讲座伊始,王文俊教授以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背景,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方向。他指出,智能计算已形成从基础理论到产业应用的完整技术链,涵盖智能计算背景与定义、智能计算基础、智能驱动的计算、面向智能的算力及智能计算应用等多个层面。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同步构建“知识-能力-视野-产业联结”的新型培养体系,以适应技术迭代与产业需求。他强调,新工科教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应推动学术思维、科研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掌握智能计算核心技术的同时,具备“驾驭AI而非被AI奴役”的顶层能力。

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上,王文俊教授提出“三维能力模型”,即批判性思维、产业适配力和国际竞争力。首先,高校应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深度思考习惯,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工具;其次,教育需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如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的协同培养机制;最后,要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AI工具的高阶应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智能计算熟练工”,以应对国际高端生产力竞争的挑战。他表示,这一培养理念与重庆移通学院“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契合,为应用型高校在智能时代的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讲座结束后,王文俊教授与现场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高校教师在智能时代的教育使命展开讨论。他强调,教师的核心责任在于“立德树人”,要将价值观塑造融入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与自信心;同时,教师需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可持续竞争力,使其个人成长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王文俊教授呼吁教育工作者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以创新教学支撑国家在智能计算领域的前沿竞争力。

在总结讲话中,潘显兵院长指出,本次讲座系统梳理了智能计算技术前沿动态,并从教育理念革新、培养模式转型和教师角色重塑三个维度,为大数据学院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施路径。他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底层逻辑思维和系统架构能力,通过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会教师一致表示,将积极转化培训成果,将前沿理念融入教学实践,着力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服务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图:谯盈盈
文:孙婷
大数据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