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23日,重庆移通学院大数据学院教师团队齐聚三亚天涯蓝海度假酒店,开展以“智链赋能·教学域新:重构师生成长共同体”为核心的系列专题培训。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视觉与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如何深度赋能教育变革,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研讨与实践分享,探索数字化转型时代教学创新路径。
浙江大学金小刚教授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讲座中提到AI助教可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赋能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并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教育公平。“未来教育将是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教师需主动拥抱技术,构建‘教师+AI共生’模式。”金教授在VR技术专场进一步指出,虚拟现实能突破时空限制,打造沉浸式历史场景与科学实验环境,让抽象知识具象化。

中山大学谢晓华教授从大模型技术与智能视觉技术双维度深入解析了其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场景。在教学全流程赋能方面,大模型凭借强大的知识整合与生成能力,能够实现智能备课、精准学情分析以及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估。在管理场景革新方面,智能视觉技术则展现出强大潜力。谢教授也特别提醒,在推进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始终关注并平衡技术效率与潜在安全风险。

在“课程重构与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中,骨干教师罗成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课堂桎梏”,冉立则呼吁教师成为技术的主动驾驭者:“将AI作为教学‘助推器’,提升数字素养方能把握教育变革主动权。”分组讨论中,教师们围绕智能技术落地难点、师生成长共同体构建等议题展开激辩,探索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协作等实践方案,强调技术需真正服务于“育人”本质。

结业典礼上,吕云山院长总结指出,本次培训旨在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深化课程重构、教学方法创新与技术应用,筑牢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根基。

此次系列培训不仅为教师提供了AI+教育的前沿视野与实践工具,更凝聚了“技术赋能教育,人文引领创新”的共识,为重构师生成长共同体按下加速键。

图文:罗成
(大数据新闻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