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数据动态】聚焦课程核心 共探教学创新 —— 大数据学院虚拟现实技术教研室 “八说” 教师说课程活动圆满举行

时间:2025-09-18 20:24 浏览:

2025917日,大数据学院虚拟现实技术教研室在勤者楼410开展“八说”之教师说课程专题活动。活动聚焦“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与痛点挖掘、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融合、教学成效与持续改进”四大核心方向,教师们结合教学实际案例与所授课程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分享教学经验、碰撞创新思路,切实为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筑牢教学基础、贡献专业力量。

活动中,教研室主任闫攀围绕专业发展现状与授课要点指导。他结合虚拟现实领域发展动态,分析现有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适配性,明确专业建设需聚焦核心能力培养。针对授课,他强调紧扣课程大纲,注重理论与实践衔接,关注学生学习进度与反馈;同时提醒强化课堂管理,融入课程思政,兼顾教学质量与育人目标,推动专业教学有序推进。

孙婷老师分享《影像摄像基础》课程见解。课程涵盖相机操作、曝光控制、构图原理及基础摄像规范,采用“理论+实操”授课计划,夯实理论根基、强化实践能力。她提及学生设备操作不熟练、创意与技术脱节等问题,介绍通过 “一对一指导、分组互助、案例复盘” 有效解决,助力学生掌握基础技能,为后续学习奠基。

王黎明老师深入讲解《三维数字动画》。他从核心模块切入,拆解三维建模、骨骼绑定、动画渲染及后期合成等内容,结合行业案例演示制作全流程,强调技术与艺术创意协同培养。同时指出动画行业对高精度三维资产、实时渲染技术的需求,明确课程将紧跟技术发展,通过项目式教学帮学生掌握主流工具与逻辑,输送实用型人才。

毛芳老师结合《计算机导论》分享设计思路。课程以模块化构建从硬件到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通过认知、能力、素养三维目标培养计算思维与信息伦理。教学采用项目驱动、类比教学及翻转课堂,结合编程实践与互动工具提效;考核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侧重综合应用。课程突出跨学科融合、思政融入及分层教学,以中国超算案例厚植报国情怀,未来将优化 AI 实践、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

王静老师的《摄影摄像基础》采用“理论-实践-创作”三阶模式。前期讲相机操作、光影构图等基础;中期开展人像、风光等专题实拍,穿插大师作品分析提素养;后期指导剪辑调色,要求完成结业作品。课程全程强调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外拍、作业点评及项目实践,让学生掌握从拍摄到后期的完整工作流,学会用影像表达创意。

郭静梳理《游戏开发与制作》教学。课程按开发流程设“理论+实操+迭代”模块,以Unity程序开发为核心,对接行业需求,培养游戏功能实现、交互逻辑编写能力。教学用项目驱动法,围绕Unity讲引擎操作、C# 脚本,结合案例析逻辑;并分层教学,为基础弱学生强化实操,为学有余力者设拓展任务,提升教学质量。

李玉玲老师围绕《数字影视合成与短片制作实训》分享。结合影视合成、短片制作核心内容,阐述AI与教学融合思路,探索技术赋能路径。同时指出影视行业对AI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强调课程需紧跟行业趋势,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宋麒麟老师分享《虚拟现实导论》设计。该课程为专业入门课,聚焦 VR 核心认知,涵盖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如感知交互、三维建模基础)、行业场景(如教育、文旅)等模块。教学中结合案例演示与简易交互,助学生建立 VR 认知框架,衔接后续课程,助力人才培养目标落地。

邹欣恒老师讲解《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课程核心含 3dsMax 建模与 Unity 引擎开发,结合行业实操性强特点,明确 “以实操贯穿教学” 思路。通过 “案例拆解 + 分步实操”,带学生完成 3dsMax 建模、纹理烘焙至 Unity 场景搭建、交互编写全流程训练;同时设计 “虚拟展厅开发” 等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攻克难点,解决 “理论与实践脱节” 问题。

王颖老师的《摄影与摄像创作实践》聚焦影像能力培养。课程涵盖摄影构图、光影运用、运镜技巧及后期剪辑,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室内布光、户外取景等实训,让学生掌握设备操作与影像逻辑。教学结合数字技术发展,引导学生将创意转化为作品,对接行业需求,提升实战能力与审美素养。

教师分享结束后,教研室开展集中研讨。老师们围绕课程案例,以 “自由发言 + 聚焦研讨” 交流。教师建议补充跨课程协同项目(如结合影像素材开发沉浸式场景),提出在虚拟项目植入地方文化元素强化思政;针对 “学生实操进度差异”,梳理出分层实训、建软件资源库等方案。研讨意见既优化单课细节,也为课程体系完善提供参考,夯实评估课程基础。

此次大数据学院虚拟现实技术教研室“八说”之教师说课程专题活动的圆满开展,不仅为教师搭建了教学经验互鉴、教学思路碰撞的优质平台,更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为导向,聚焦课程建设核心环节,形成了一批贴合专业实际、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教学优化方案,为后续教学改革与评估推进奠定基础。

图文:宋麒麟、史霖岳

大数据学院虚拟现实技术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