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数据动态】特色创新助迎评促建,多元举措赋人才培养——大数据教研室开展“八说之教师说课程教学”系列活动

时间:2025-09-24 18:33 浏览:

为扎实推进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迎评准备工作,全面筑牢教学质量根基,为后续评估专家进校访谈做好充分准备,大数据教研室于2025923日举办“八说”系列活动之“教师说课程教学”。本次活动聚焦教学核心、衔接“教”与“学”的关键环节,旨在通过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系统梳理与分享,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为后续评估工作夯实教学基础,助力学院以最优状态迎接合格评估。

活动由大数据教研室主任李静毅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李老师强调,“教师说课程教学”能系统呈现教师在课程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创新、考核评价优化等方面的实践,将课程建设与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成果具象化,为专家精准研判提供扎实依据,避免迎评工作“浮于表面”。

接着,张旭老师进行分享。张老师围绕《分布式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的教学进行解读。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定位在于培养学生对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设计、实施与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挑战。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掌握其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希望深化数据库理论与技术理解的学生来说,有极高的价值。

在分享过程中,张老师提到,在理论教学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企业实际的数据处理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通过讲解某大型电商企业如何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海量订单数据,以及如何运用数据仓库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使学生深刻理解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张老师强调了项目驱动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学生们分组完成项目,从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建模到系统实现,全程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后,陈艳老师分享了其主讲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程情况。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TCP/IP体系结构,理解核心协议原理,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了解网络安全和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论-实验”的闭环学习,培养工程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树立网络安全观、工匠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陈老师还介绍了其课堂特色,含三点:一是“协议可视化”,用抓包工具演示HTTP数据包;二是思政融合,借“棱镜门”和中国互联网发展,塑造家国情怀;三是项目驱动,通过真实案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两位老师的分享引发了教研室其他教师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就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展开交流,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教师提出,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实际项目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还有的教师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

活动最后,大数据教研室主任李静毅对本次“教师说课程教学”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对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肯定和感谢,认为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对各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程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强化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同时,她鼓励各位老师继续探索教学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院的迎评促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贡献更多的力量。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大数据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将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学院也将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李诗雨

:曾榛

大数据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