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数据动态】研磨课堂细节,凝聚教学匠心——大数据教研室开展系列课堂磨课活动

时间:2025-10-22 11:04 浏览:

为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20251016日,大数据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系列课程磨课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大数据系统》《程序设计基础》《分布式数据库与数据仓库》三门课程展开,分别由刘成成老师、刘玲老师和赵江芙老师主讲。胡宗容、朱德君、邓亿、万乡缘、郑焯予五位教师全程听课并在课后进行了集中研讨。本次磨课活动旨在通过课堂展示与集体评议,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动课程教学的持续优化。

在实训楼213教室,刘成成老师以“Hadoop集群环境搭建为主题展开了《大数据系统》课程的磨课展示。课堂上,刘成成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分发、初始化、启动集群及词频统计等操作环节,并结合真实项目案例讲解了部署流程中的关键步骤与常见问题。实验环节节奏紧凑、衔接自然,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的氛围中逐步建立起对大数据系统运行机制的整体认知。

课后研讨环节中,朱德君老师建议在实验讲解中可增加Hadoop运行日志的分析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系统监控与性能优化;邓亿老师提出可适当补充不同部署模式的示意图,以增强学生的整体感知;万乡缘老师建议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可视化拓扑图展示集群架构,提升直观理解;胡宗容老师建议,在讲解集群搭建步骤时,可增加对节点角色分工的系统梳理,帮助学生明确各组件在集群中的作用;郑焯予老师认为应强化常见错误案例分析,以提升学生的排错能力。刘成成老师表示将充分吸收各位教师的意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与互动环节。

在勤者楼203教室,刘玲老师主讲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以程序结构与编程规范为核心内容。在上课过程中,刘玲老师从main函数讲起,系统梳理了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与执行流程,并重点讲解了变量定义、代码缩进、注释规范等基础知识。刘玲老师通过规范与非规范代码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编程习惯对于逻辑表达与程序可读性的深远影响。课堂讲解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清晰,内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在理论层面建立起完整的程序框架与规范意识。

研讨环节中,胡宗容老师建议可在讲授过程中强化流程图与伪代码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程序逻辑;朱德君老师认为可以在代码展示过程中加入运行效果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代码规范对程序可维护性和执行结果的影响;万乡缘老师建议引入课堂小测或即时检测环节,提升学生注意力与参与度;郑焯予老师强调应多展示学生编程中常见错误,引导其自我纠错;邓亿老师建议在讲解规范时配合项目案例,使学生理解规范的实际意义。刘玲老师表示,将结合反馈继续优化课堂结构与案例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编程思维与工程意识。

在实训楼310教室,赵江芙老师讲授的《分布式数据库与数据仓库》课程聚焦“MongDB聚合与索引操作。课堂中,赵江芙老师以“MongDB聚合与索引操作为主线,带领学生从基础认识到实际操作,逐步掌握MongDB聚合与索引操作。课程介绍了MongDB索引基本命令,讲解了如何创建索引、查看索引和删除索引,赵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操作,紧接着布置了索引操作的实验内容。课程以边学边做的实验形式展开,既注重知识点传授,又突出项目驱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研讨环节中,胡宗容老师建议适当引入可视化界面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据聚合过程;朱德君老师建议在讲解索引优化时,增加实验对比数据,让学生看到不同索引策略下性能的差异;万乡缘老师建议布置延伸性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邓亿老师建议强化理论与实验的衔接,在每个实验环节后适当总结原理逻辑,巩固学习效果;郑焯予认为应在实验结束后设置结果展示与问题汇报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操作思路。赵江芙老师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案例驱动和实验引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库应用的核心能力。

此次磨课活动主题明确、内容扎实,三位主讲教师展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与课堂组织能力,五位听课教师的研讨意见也为课程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展示评议反思提升的教学研磨过程,大数据教研室进一步形成了互学互助、共研共进的教研氛围。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推进常态化磨课机制,深耕课堂教学研究,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图:朱德君

文:刘成成

大数据学院大数据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