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在大模型应用方面的实战能力,2025年9月10日,大数据教研室在实训楼311教室组织骨干教师团队针对李诗雨老师主讲的《AI大模型应用实践》课程开展了一场深入的课堂磨课活动。本次磨课聚焦"大模型在文案生成与优化中的实战应用",李老师通过理论讲解、案例演示与个人实战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探索大模型教学的新模式。
课程以"校园美食攻略"为实战主题,贯穿提示词设计、内容生成与风格优化全流程。李诗雨老师首先通过对比DeepSeek与豆包等国产大模型工具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场景下的模型选择策略。随后,通过"基础版"与"优化版"提示词的生成结果对比,生动展示了提示词设计对大模型输出质量的关键影响。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掌握了"角色+任务+约束"的提示词设计方法,并尝试独立完成小红书风格标题与微头条结构文案的创作。
在实战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提示词设计与内容优化,李诗雨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操作中的疑问。课程还设置了成果展示与互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表达欲望。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提升了大模型工具的操作技能,更初步建立了"提示词工程师"的思维模式,增强了利用大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课后研讨中,教师们围绕课程设计、实战案例差异化实施、学生反馈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朱德君老师建议增加更多大模型理论基础介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技术原理;许濛萌老师提出在板书中明确实验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记忆和实践;胡宗容老师建议增强不同大模型生成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周能炀老师则强调应密切关注学生课堂状态,及时引导,确保教学效果。李诗雨老师表示,将积极吸纳各项建议,持续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启发性和互动性。

此次磨课活动不仅丰富了《AI大模型应用实践》课程的教学资源与实施路径,也彰显了大数据教研室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创新精神。教研室将继续深化磨课机制,推动课程质量的系统提升,为培养具备前沿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朱德君
文:李诗雨
大数据教研室供稿